大德傳記

您所在位置:首頁>> 修行入門>> 詳細內容

竹窗隨筆--蓮池大師

2020年03月17日 22:48:12  |  來源:
12415
摘要:蓮池大師是明代四高僧之一。師諱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杭州仁和人,俗姓沈,父德鑒,號明齋先生,為當世名儒。師生而穎異,幼承庭訓,深明大義,以孝行著稱。十七歲入縣學,德行文章鳴于一時,平素好佛理,淡于世味,戒殺生,祭必素,棲心凈土,志在出世。自云“三十不售,定超然長往?!比q時,投西山性天和尚座下出家為僧。受具足戒后,云游四方,遍參名師知識,曾入京城參禪門耆宿辨融大師和笑巖禪師等。北游五臺,感文殊放光;后過東昌,忽有所悟。晚年至杭州五云山結茅而居,名其庵曰“云棲”,所以也有稱師為“云棲大師”。

竹窗隨筆

[明]-蓮池大師 著

序 --學誠


蓮池大師是明代四高僧之一。師諱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杭州仁和人,俗姓沈,父德鑒,號明齋先生,為當世名儒。師生而穎異,幼承庭訓,深明大義,以孝行著稱。十七歲入縣學,德行文章鳴于一時,平素好佛理,淡于世味,戒殺生,祭必素,棲心凈土,志在出世。自云三十不售,定超然長往。三十二歲時,投西山性天和尚座下出家為僧。受具足戒后,云游四方,遍參名師知識,曾入京城參禪門耆宿辨融大師和笑巖禪師等。北游五臺,感文殊放光;后過東昌,忽有所悟。晚年至杭州五云山結茅而居,名其庵曰云棲,所以也有稱師為云棲大師。

大師施設門庭,以凈土念佛法門為主,倡導持名念佛,后世尊推他為蓮宗第八祖。同時主張禪、教并重。在《重修云棲禪院記》中大師自述說:大都主以凈土,而冬專坐禪,余兼講誦。表明了這種態度。平素十分注重戒律,所訂云棲寺僧約極為嚴謹,并制定了寺院的日常課誦儀式,為后世所遵循。憨山大師在《蓮池大師塔銘》中尊師為法門周孔,推崇備至,謂師之才,足以經世;悟,足以傳心;教,足以契機;戒,足以護法;操,足以勵世;規,足以救弊;至若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廣運六度,何莫而非妙行?!出世始終無一可議者,可謂法門得佛之全體大用者也。夫非應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

蓮池大師著作頗多,尤其是《阿彌陀經疏鈔》一書,闡發事理一心,至為淵奧,自蓮宗建立以來所未曾有。其它如:《楞嚴經摸象記》、《遺教經論疏節要》、《梵網經菩薩戒疏發隱》、《沙彌律儀要略》、《禪關策進》、《直道錄》、《山房雜錄》、《云棲遺稿》等,后來被門人匯編為《云棲法匯》,堪稱度世之寶筏,法門之圭臬。

    《竹窗隨筆》及《二筆》、《三筆》,是蓮池大師的隨筆集。他在《竹窗三筆序》中說:古有《容齋隨筆》,予效之竹窗之下,時有所感,筆焉;時有所見,筆焉。又說:所感所見,積之歲月,忽復成帙。雖東語西話,賓叩主酬,種種不一,要歸于整飭行門、平治心地而已。可見他這書是仿效《容齋隨筆》的。從內容上看,其中或借事抒情,意味雋永;或有感而發,夾敘夾議;或感慨教門中的流弊和敗壞;或糾正疑誤,論證自己的宗教實踐與見解;或闡發他對儒佛調和的主張;或宣揚凈土及因果報應等。辭約而義豐,言簡而意賅,每一則都能給人以深刻新穎的教育與啟發,讀之可以使人辨別是非,端正知見,消除俗念,促進道心,可謂獲益良多。

    福建佛學院演蓮法師,執教二十余年,見解深邃,聞思不斷,悲心深廣,勤于筆耕,弘法利生,不辭勞倦,鑒于時人古文程度有限,往往存在文義理解方面的偏差與困難,法師巧施方便,進行白話注譯,以期有效地幫助學人通曉祖師深意,進趣圣道門階,自他二利,功不唐捐,樂為之序!

00三年七月十五日    佛歡喜日


《竹窗隨筆》注譯序

 

    蓮池大師為明代高僧,淹通宗教,力倡凈土,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其崇高的地位。師著述宏富,全集稱為《云棲法匯》,有金陵刻經處刻本。其中《竹窗隨筆》流行甚廣,膾炙人口。它的主要特點:一、見地圓融,深入淺出,言近而旨遠。深入固不易,而又能淺出,非于教理融會貫通,運用自如者莫能辦。二、補偏救弊,苦口婆心。每則皆有感而發,富有針對性。而且這些時弊,于今尤烈,更具有現實意義。讀之能令人辨邪正,明是非,正知見。循此而修,自能找到入佛的康莊大道。嘗見許多善男信女因入門不慎,罔別邪正,終身成為門外漢,乃至淪為外道而不自知,埋沒慧命,多么可痛。因知此書實入道的津梁,學佛的明燈。其實,書中每一段話,就是一次開示,讀者如能把每一則都當作為我而說的開示,自當更感親切而受用不盡了。

    《竹窗隨筆》、《二筆》、《三筆》三卷,凡四百二十七則。莆田廣化寺演蓮法師研讀多年,深感受益??紤]到現代有許多文化較低的學佛道友不熟悉文言文,難于普及,為自利利他,善與人同,花許多時光,譯為口語,以利流布。并加注釋,博搜廣羅,煞費苦心,令人感動。移譯能達到信、達、雅的程度,自非易事,雖未臻盡善盡美,但已竭盡心力,深堪贊嘆。今將付印,囑綴數語,勉成此文,用志隨喜。

 

庚午上元蓮嬰智堅謹序



竹窗隨筆

目錄

竹窗隨筆注譯序

1、僧無為

2、人命呼吸間

3、古今著述

4、儒釋和會

5、楞嚴(一)

6、楞嚴(二)

7、禮懺功德

8、螯蠣充口

9、東門黃犬

10、為父母殺生

11、鹿祀求名

12、心喻

13、換骨

14、洪州不得珠體

15、墳墓

16、菩薩度生

17、悟后

18、孚遂二座主

19、實悟

20、出家父母反拜

21、生愚死智

22、莊子(一)

23、莊子(二)

24、莊子(三)

25、養老書

26、心得

27、祀神不用牲

28、好樂

29、世智當悟

30、時不可蹉

31、念佛鬼敬

32、鬼神

33、東坡(一)

34、東坡(二)

35、憎愛

36、靜之益(一)

37、靜之益(二)

38、華嚴不如艮卦

39、韓淮陰

40、誦經雜話

41、平心薦亡

42、對境

43、去障

44、以苦為樂

45、二客對弈

46、思惟修

47、諍友

48、鼓樂

49、道人重輕

50、佛經不可不讀

51、蕭妃

52、泰首座

53、睡著無夢時主人

54、布施

55、尚直尚理編

56、戒殺

57、建立叢林

58、僧俗信心

59、損己利人

60、良知

61、心之精神是謂圣

62、寂感

63、來生(一)

64、來生(二)

65、棄舍所長

66、二種鼠

67、僧習

68、古今人不相及

69、物不遷論駁

7、碧巖集

71、兜率悅張無盡

72、宗門問答

73、醉生夢死

74、真道人難

75、空所空盡

76、教外別傳

77、發真歸元

78、道話

79、楚失弓

80、湯厄(一)

81、湯厄(二)

82、湯厄(三)

83、湯厄(四)

84、經教

85、語錄

86、聞謗

87、愚之愚

88、預了

89、廣覽

90、求人過

91、謀斷

92、禪佛相爭

93、武夷圖

94、談宗

95、念佛

96、僧性空

97、行腳

98、妙宗鈔

99、出神(一)

100、出神(二)

101、聞訃

102、齋素

103、輪回根本

104、病者眾生之良藥

105、蛇成龍

106、名利

107、臨終正念

108、花香

109、人虎傳

110、六道互具

111、智慧

112、外學

113、靈裕法師

114、行腳住山

115、楞嚴房融所作

116、果報(一)

117、果報(二)

118、塞翁

119、神通

120、大豪貴人

121、天臺清涼(一)

123、天臺清涼(二)

124、栯堂山居詩

125、山色

126、見生夢

127、禮懺僧

128、南岳止觀

129、韓昌黎

130、惺寂

131、道原

132、菩薩不現今時

133、如來不救殺業

134、增減古人文字

135、毒蛇喻

136、食肉(一)

137、食肉(二)

138、曹溪不斷思想

139、四知

140、四大五行

141、世界

142、年劫

143、學道莫先智

144、道場放赦

145、水陸儀文

146、見僧過

147、心不在內

148、生死根本

149、齊人

150、至誠感人

151、親善知識

152、念佛不專一

153伎樂

154、身者父母遺體

155、出谷喻(一)

156、出谷喻(二)

157、丸餅誑兒

158、憂樂

159、根原枝葉

160、想見昆侖

161、禪余空諦辯偽

162、種種法門



竹窗二筆

目錄

1、般若咒

2、儒童菩薩

3、臨濟

4、雁蕩山

5、悔不為僧

6、佛法作人情

7、黃梅衣缽

8、耳根圓通

9、極樂世界

10、一轉語

11、法華要解(一)

12、法華要解(二)

13、朱學諭

14、本身盧舍那

15、衣帛食肉

16、執著

17、好古(一)

18、好古(二)

19、立義難

20、不作佛事

21、鮑助

22、門庭高峻

23、魔著

24、參方須具眼

25、人身難得

26、事怕有心人

27、老成然后出世

28、繼祖傳燈

29、殺罪

30、宗門語不可亂擬

31、看語錄須求古人用心處

32、夜氣

33、佛印

34、學貴精專

35、菩薩慈勝聲聞

36、宗乘不與教合

37、放參飯

38、僧堂

39、結社會

40、蓮社

41、心膽

42、太牢祀孔子

43、儒佛交非

44、好名

45、梁武帝

46、王所花

47、此道

48、金色身

49、出家休心難

50、蠶絲(一)

51、蠶絲(二)

52、呂文正公

53、學道無幸屈

54、著述宜在晚年

55、機緣

56、般若(一)

57、般若(二)

58、般若(三)

59、天臺止觀

60、看忙

61、辨融

62、禪講律

63、古玩入吾手

64、悟道難、為善易

65、重許可

66、放生池

67、崔慎求子

68、無子不足憂

69、后身(一)

70、后身(二)

71、后身(三)

72、王介甫

73、喜怒哀樂未發(一)

74、喜怒哀樂未發(二)

75、中峰示眾

76、醮事謝將殺生

77、齋月戒殺

78、戒殺延壽

79、宋元悟道居士

80、無義味語

81、信施難消

82、知道不能造

83、遠官字

84、念佛鏡

85、參究念佛

86、急參急悟

87、解禪偈

88、范景仁

89、習俗

90、厭喧求靜

91、除日

92、凈土難信之法(一)

93、凈土難信之法(二)

94、凈土難信之法(三)

95、念佛不礙參禪

96、醫戒殺生

97、勘驗

98、百法寺道者

99、出世間大孝

100、即心即佛

101、世智辯聰有失

102、好奇

103、無常信

104、參禪非人世中事

105、出家(一)

106、出家(二)

107、得悟人正宜往生凈土

108、參禪

109、印宗法師

110、親師

111、華嚴大藏一經

112、袁母

113、儒佛配合

114、立禪

115、論疏

006、凈土不可言無

107、隨處凈土

108、陰陽

109、出胎隔陰之迷

120、道原不信佛法

121、傳佛心印

122、傳燈

123、金丹

124、四十二章經遺教經

125、大悟小悟

126、憫下

127、菩薩

128、愿力

129、不起念(一)

130、不起念(二)

131、九品往生

132、千僧無一衲子

133、惜寸陰

134、萬年寺

135、富貴留戀人

136、鵝道人

137、生日

138、因病食肉

139、人患各執所見

140、姚少師(一)

141、姚少師(二)


竹窗三筆

目錄

1、殺生人世大惡

2、晝夜彌陀十萬聲

3、己事辦方可為人

4、自他二利

5、殺生非人所為

6、祀天牛

7、伏羲氏網罟

8、浴水

9、僧宜節儉

10、僧拜父母

11、年少閉關

12、八旬行腳

13、講宗

14、教人參禪

15、肇論

16、華嚴論疏

17、評議先賢

18、游名山不愿西方

19、非理募化

20、妄拈古德機緣(一)

21、妄拈古德機緣(二)

22、直言

23、心跡

24、僧務外學

25、僧務雜術(一)

26、僧務雜術(二)

27、周柳翁

28、沸湯施食

29、肉刑

30、心意識

31、制心

32、禪宗凈土遲速

33、六祖壇經

34、居山

35、佛性

36、僧畜僮仆

37、文文山

38、出家四料簡

39、時光不可空過(一)

40、時光不可空過(二)

41、蔬食上賓

42、李卓吾(一)

43、李卓吾(二)

44、中庸性道教義

45、趙清獻

46、經債

47、凈土壽終

48、龍舒往生

49、直受菩薩戒

50、刑戒

51、不愿西方(一)

52、不愿西方(二)

53、平侍者

54、四果

55、遺教經

56、四十二章經(一)

57、四十二章經(二)

58、五條衣

59、禪門口訣(一)

60、禪門口訣(二)

61、念佛不見悟人

62、為僧宜孝父母

63、雷霆

64、真友

65、學貴專精

66、傳燈

67、劉公真菩薩人

68、續原教論

69、三賢女

70、施食師

71、講法師

72、一蹉百蹉

73、禁屠

74、畜魚鶴

75、今日方閑

76、入胎

77、護法

78、儒者辟佛

79、居士搭衣

80、宿命

81、龍眼

82、燒煉

83、南岳誓愿文

84、天臺傳佛心印

85、水陸儀文

86、師友

87、朝海

88、蔑視西方

89、頌古拈古(一)

90、頌古拈古(二)

91、續入藏諸賢著述

92、南岳天臺自言

93、道譏釋(一)

94、道譏釋(二)

95、出家利益

96、世俗許愿

97、出世間大孝

98、偽造父母恩重經

99、修行不在出家

100、不朽計

101、人不宜食眾生肉

102、三難凈土

103、念豆佛

104、真誥

105、現報(一)

106、現報(二)

107、念佛惟務一心

108、修福

109、勘試

110、六群僧

111、簡藏煉磨

112、世夢

113、性相

114、大鑒大通(一)

115、大鑒大通(二)

116、齋僧錢作僧堂

117、楞嚴圓通

118、天說(一)

119、天說(二)

120、天說(三)

121、趙定宇作閻王

122、弟子為師服

123、百丈清規

124、剛鬣報

125、天說余



竹窗隨筆序

    古有容齋隨筆,予效之竹窗之下。時有所感,筆焉;時有所見,筆焉。從初至再,成二帙矣!茲度八旬,頗知七十九年之非,而自覺其心之未悄然也。奈何久仆樂生之堂,無能勤趙老之屨,于是一榻而走千山,寸晷而游神于百世,所感所見,積之歲月,忽復成帙。雖東語西話,賓叩主酬,種種不一,要歸于整飭行門、平治心地而已。余如世諦中事,無關于法化,無補于修進者,則不暇及焉。噫!吾耄矣,胡不囊括瓶守,而喋喋乃爾?噫!吾耄矣,斜陽剩月,能幾何時,此而不言,更待何日?茍有利于民物,他何恤為?因以付管城子。

萬歷乙卯春日后學云棲袾宏謹識

【注釋】

容齋隨筆:南宋洪邁著。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五集。內容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諸子百家、文學藝術以及宋代掌故、人物品評等方面。

趙老:唐朝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曹州郝鄉(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俗姓郝。幼年出家,嗣法于南泉普愿禪師。歷參黃檗、寶壽、鹽官、夾山、五臺等諸大德。八十歲時,眾請住持趙州(今河北趙縣)城東觀音院,四十年間,大揚禪風。世壽一百二十歲。敕謚真際大師。后人稱之為趙州古佛。著有《真際大師語錄》三卷。

寸晷:晷,比喻光陰,時間。寸晷,猶言片刻。

管城子:筆的別稱。

【譯文】

    古人著有《容齋隨筆》,我仿效于竹窗之下,凡平時有所感觸的皆記述下來,或時有所見聞的事也加以記述,從初筆至再筆,合起來已經有二冊了。當我年屆八十歲時,頗能知道從前七十九年的種種不是,而且也能自覺到自己的心地工夫還未達到寂靜的境界。無奈年老體弱,很久以來總是耽在樂生堂中休養,未能如趙州老人八十歲仍勤于行腳。于是就在一榻上走訪千山,片刻而神游于百世,仍走筆于所感所見,不意之間又成了一冊。雖然在內容上有時這里說一段,有時那里說一段,或者跟人探討一些問題,拉拉雜雜,種種不一。但總的說來,主要還是歸結于整飭法門,平治心地而已。其它如世俗中的事,無關于法化的,于修行進道沒有補益的,就沒有閑工夫提及了。

唉!我已經都這么老的年紀了,為什么不一概保持緘默,還要這樣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呢?唉!我已經這么老了,如同斜陽殘月,還能有多少時間?可是現在有話不說,更待何日?只要能有利于眾生,其它的也就不去顧慮太多了。因此就把凡可記可寫的隨時筆述下來。

萬歷乙卯春日后學云棲袾宏謹識


竹窗隨筆序

    古有容齋隨筆,予效之竹窗之下。時有所感,筆焉;時有所見,筆焉。從初至再,成二帙矣!茲度八旬,頗知七十九年之非,而自覺其心之未悄然也。奈何久仆樂生之堂,無能勤趙老之屨,于是一榻而走千山,寸晷而游神于百世,所感所見,積之歲月,忽復成帙。雖東語西話,賓叩主酬,種種不一,要歸于整飭行門、平治心地而已。余如世諦中事,無關于法化,無補于修進者,則不暇及焉。噫!吾耄矣,胡不囊括瓶守,而喋喋乃爾?噫!吾耄矣,斜陽剩月,能幾何時,此而不言,更待何日?茍有利于民物,他何恤為?因以付管城子。

萬歷乙卯春日后學云棲袾宏謹識

【注釋】

容齋隨筆:南宋洪邁著。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五集。內容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諸子百家、文學藝術以及宋代掌故、人物品評等方面。

趙老:唐朝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曹州郝鄉(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俗姓郝。幼年出家,嗣法于南泉普愿禪師。歷參黃檗、寶壽、鹽官、夾山、五臺等諸大德。八十歲時,眾請住持趙州(今河北趙縣)城東觀音院,四十年間,大揚禪風。世壽一百二十歲。敕謚真際大師。后人稱之為趙州古佛。著有《真際大師語錄》三卷。

寸晷:晷,比喻光陰,時間。寸晷,猶言片刻。

管城子:筆的別稱。

【譯文】

    古人著有《容齋隨筆》,我仿效于竹窗之下,凡平時有所感觸的皆記述下來,或時有所見聞的事也加以記述,從初筆至再筆,合起來已經有二冊了。當我年屆八十歲時,頗能知道從前七十九年的種種不是,而且也能自覺到自己的心地工夫還未達到寂靜的境界。無奈年老體弱,很久以來總是耽在樂生堂中休養,未能如趙州老人八十歲仍勤于行腳。于是就在一榻上走訪千山,片刻而神游于百世,仍走筆于所感所見,不意之間又成了一冊。雖然在內容上有時這里說一段,有時那里說一段,或者跟人探討一些問題,拉拉雜雜,種種不一。但總的說來,主要還是歸結于整飭法門,平治心地而已。其它如世俗中的事,無關于法化的,于修行進道沒有補益的,就沒有閑工夫提及了。

唉!我已經都這么老的年紀了,為什么不一概保持緘默,還要這樣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呢?唉!我已經這么老了,如同斜陽殘月,還能有多少時間?可是現在有話不說,更待何日?只要能有利于眾生,其它的也就不去顧慮太多了。因此就把凡可記可寫的隨時筆述下來。

 

萬歷乙卯春日后學云棲袾宏謹識



(由于文章太長,后期 連載)

(責任編輯:)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立靈修行網的立場,也不代表立靈修行網的價值判斷。
相關閱讀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留和路129號    電話:0571-8733 8675/8733 8595    郵箱:tlx@li-link.cn

Copyright © 2016 - 2020 立靈修行網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備案號:浙ICP備16024960號-1     浙公網安備33010802006411號

技術支持:新瑞文創

返回頂部
国产初高中精品无码专区,国产传媒18精品免费1区,国产传媒18精品免费观看_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