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新聞

您所在位置:首頁>> 寺廟道場>> 寺廟新聞

王作安: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2020年12月15日 00:00:00  |  來源:中國佛教協會
24028
摘要:王作安: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2020年121日)

王作安

各位代表:

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界代表,相聚在美麗的浙江寧波,隆重舉行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本次全會將總結第九屆理事會工作,交流經驗,研究問題,共商今后五年主要任務,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這是我國佛教界的一件大事,與會代表肩負重大責任。在此,我謹代表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對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全體會議代表致以誠摯問候!

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以來,中國佛教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推進佛教中國化,切實解決佛教領域突出問題,制定完善重要教規制度,指導開展各項教務活動,為推動佛教事業健康傳承做了大量工作。開展“助力新時代、共筑中國夢”愛國主義主題學習教育,倡導“四進”寺廟活動,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政治上不斷進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開展佛教思想研討,舉辦講經交流會,制定《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五年工作規劃綱要》,推進佛教中國化開局良好。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驗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重視佛教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注重教規制度建設,修訂《中國佛教協會章程》和10部教規制度,自身管理規范化進一步提高。協助黨和政府治理佛教商業化,糾正教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規范傳戒工作,印發《關于自覺抵制佛教領域商業化不良影響的通知》、《關于規范升座開光等佛事活動的通知》、《遵規持戒,去偽匡正,共同維護藏傳佛教活佛形象倡議書》,教風持續好轉。重視辦好佛教院校,充實師資力量,完善公共課設置,統編專業課教材,基本完成中國佛學院新校區建設,人才培養工作取得新進展。加強佛教三大語系的交流,召開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工作委員會會議,扶助邊疆地區寺院,佛教內部關系更加和諧。開展對外友好交流,舉辦第四、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主辦兩屆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創辦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促進瀾湄流域國家佛教交流,創辦《法音》英文期刊,我國佛教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從事公益慈善活動,支持貴州省三都縣等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鼓勵廣大信教群眾愛崗敬業、勤奮勞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中,我國佛教界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嚴格執行“雙暫停一延遲”,配合聯防聯控,參與群防群治,引導信教群眾科學防護,向湖北等地捐贈資金和防疫物資折合人民幣4億多元,彰顯了我國佛教界的大局意識和家國情懷。實踐證明,中國佛教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特別是協會領導班子忠實履行職責,扎實開展工作,正確應對挑戰,經受住了考驗,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應當給予充分肯定。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佛教事業發展中還存在薄弱環節,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推進佛教中國化的內生動力不足,缺乏主動求變精神。去商業化還須持續用力,一些寺廟還存在借佛斂財、為商業活動站臺等現象。教風建設力度不夠,自我約束能力比較薄弱,教規制度落實不到位,有規不依、破戒難懲的問題比較突出,個別代表人士嚴重違規破戒損害了佛教形象。奢靡之風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寺廟搞豪裝,活動講排場,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違規建設寺廟時有發生,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批少建多等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人才培養有待加強,佛教院校建設“散小低”(辦學資源分散、學院規模太小、教學質量偏低)狀況沒有明顯改觀,教學質量不高,規范化管理程度低。對以上這些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著力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

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中國面向未來的宏偉藍圖,對做好宗教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佛教界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建議》上來,適應新時代新階段要求,追求文明進步,發揮積極作用,動員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增添助力。

站在歷史交匯點上,新一屆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會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深入學習貫徹憲法和法律法規,以推進佛教中國化為主線,大力加強政治引領,正確闡釋教規教義,推動解決突出問題,不斷增強管理能力,著力培養人才隊伍,促進佛教事業健康傳承,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取得更大進步。

第一,追求政治進步。要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站位,把佛教事業放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來謀劃和思考,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堅定不移地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增強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定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結合參與抗擊新冠肺炎斗爭的親身經歷,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弘揚抗疫斗爭彰顯出來的偉大中國精神,講好佛教界投身戰疫的愛國故事,把佛教自身發展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四進”寺廟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佛教事業的方方面面,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第二,勇于自我求變。契理契機、與時俱進,是我國佛教的優良傳統。我國發展的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佛教界只有通過自我求變,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在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對佛教中與當代社會不相適應、影響佛教健康傳承的突出問題,要敢于面對,以變革的精神推動解決。要激發推進佛教中國化的內生動力,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對經典教義、思想觀念、教規制度、文化藝術、禮儀習俗等進行系統疏理和深入分析,厘清哪些需要堅持和傳承,哪些需要完善和發展,哪些需要調整和揚棄,列出重點清單,研究制定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礎性、針對性的重大舉措,系統謀劃、統籌協調,精心組織實施。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增進“五個認同”為目標,對教義教規作出通俗易懂、與時俱進的闡釋,深入開展講經交流活動,豐富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推動形成既傳承優良傳統、又體現時代精神的當代中國佛教思想文化。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教育體驗活動,加大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力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利用。要創新寺廟管理,在繼承優良傳統基礎上,引入現代管理理念和先進管理制度,真正實現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和社會管理的統一。

第三,強化教風建設。教風關乎佛教的前途和命運,要秉持以戒為師,勇于自我凈化,全面從嚴治教。嚴格遵守寺院共住規約等教規制度,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和懲戒機制,增強教規制度的嚴肅性,做到違規必糾、破戒必懲,不能讓教規制度成為稻草人。對傳統教規進行系統疏理和研究,繼承優良傳統,改革陳舊內容,化繁就簡,統一規范,形成適應時代進步要求的當代佛教內部管理規范體系,有利于佛教界一體遵循。完善寺廟財務管理,實行財務公開,接受政府、社會和信教群眾監督。要深刻汲取教訓,規范教職人員行為,堅決糾正自我膨脹、自我炒作、沽名釣譽、追求享樂的不良現象,堅決防范搞個人崇拜和精神控制,維護佛教清凈莊嚴、淡泊名利的良好形象。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寺廟之間不能建立隸屬關系,防范拉幫結派、搞勢力范圍。要秉持勤儉簡樸理念,堅決遏制法事活動講排場比闊氣、寺廟建設搞攀比求奢華的不良風氣。規范傳戒工作,嚴格出家條件,不得強迫出家,把好入口關,嚴防犯罪分子潛入寺廟。協助黨和政府持續治理商業化,糾正投資承包經營寺廟現象,不為商業活動站臺,不得將佛教資源作為企業資產上市,制止利用佛教打造新的景區,整治濫塑大型露天佛教造像。中國佛教協會新一屆理事會成員要率先垂范,注重道德修養,遵守教規制度,克己慎行,正己化人,自覺接受教內外監督,不辜負信教群眾的信任。

第四,履行社會責任。佛教是社會的一部分,必須順應社會、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以學習憲法和《宗教事務條例》為重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正確認識國法與教規的關系,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樹立國大于教、國法大于教規、教民首先是公民的意識,防止把“出家人”身份特殊化,絕不能搞“法外之教”,自覺在法律政策范圍內開展活動。堅決抵制一切違法違規活動,揭批打著佛教旗號的歪理邪說,抵制以佛教為名從事的非法活動,堅決糾正違規建設寺廟現象,維護佛教領域正常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依法依規參與扶貧濟困、救災助殘、保護生態等公益慈善活動。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環境衛生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倡導文明敬香,規范放生活動,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建設生態寺院。發揚“食存五觀”“珍惜福報”的優良傳統,厲行節約,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做愛惜糧食的示范者。配合政府部門做好寺廟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排查整改,防范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強佛教對外友好交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介紹我國宗教政策,講好中國佛教故事,增進同各國佛教界的法誼。

第五,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缺乏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影響我國佛教健康傳承的制約因素。要把人才培養作為我國佛教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研究制定人才培養中長期規劃,統籌中國佛教協會和地方佛教協會資源,加大教育培訓經費投入,全面提高培養能力。要大力辦好佛學院校,進一步優化布局,逐步擺脫依賴寺院辦學的路徑,解決“散小低”問題,打造一批示范佛學院,培育一批特色佛學院,提高教學水平,提升規范化管理能力,更好發揮人才培養主渠道作用。爭取教育部門支持,借助普通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對教職人員的國民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教育、宗教教育,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建設好中國佛教協會講經交流基地、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基地、英語交流基地、書畫藝術交流基地,發揮其培養培訓各方面人才的作用。關心優秀青年教職人員的成長,把教育培養、選拔使用、日常管理結合起來,注重在工作實踐中鍛煉、在大是大非考驗中檢驗,幫助他們通過工作歷練提高水平,幫助他們在宗教實踐中注重修為操守,做愛國愛教、守法持戒、精進修學、服務社會的表率,培養出更多精通經典教義、精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層次、高素質代表人士。

各位代表!

新藍圖已經繪就,新征程即將開啟。希望中國佛教協會新一屆理事會擔當起推進佛教中國化的重大使命,續寫我國佛教健康傳承的新篇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不懈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預祝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代表身心康泰、吉祥如意!

(責任編輯:匿名)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立靈修行網的立場,也不代表立靈修行網的價值判斷。
閱讀排行

修行入門

修行文化

廣告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留和路129號    電話:0571-8733 8675/8733 8595    郵箱:tlx@li-link.cn

Copyright © 2016 - 2020 立靈修行網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備案號:浙ICP備16024960號-1     浙公網安備33010802006411號

技術支持:新瑞文創

返回頂部
国产初高中精品无码专区,国产传媒18精品免费1区,国产传媒18精品免费观看_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