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演覺
尊敬的王作安副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宗教界同仁: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藍圖,對于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全會萬眾矚目、舉世關注。全國佛教界和信教群眾紛紛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介關注會議報道,了解會議成果,學習會議精神。佛教界和信教群眾完全贊同全會對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充分肯定。大家認為,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引領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勝利,是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偉大勝利,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偉大勝利。
全會指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佛教界和信教群眾也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見證者、共享者,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有著切身體會:絕大多數佛教教職人員參加了社會保險,很多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佛教信眾擺脫了貧困。廣大佛教徒日益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實又具體,我們為生逢盛世而萬分慶幸,為身為中華兒女而無比驕傲,為能與全國人民一道奮進新時代、共筑中國夢而倍感自豪。
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總攬全局、立足現實、著眼長遠,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佛教界和信教群眾對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和《建議》衷心擁護,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宏偉規劃和遠景目標不懈奮斗。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佛教界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為此,中國佛教協會將引領全國佛教界做好以下工作。
一、開展學習宣傳活動,團結帶領全國佛教界貫徹全會精神。本會將通過參加培訓、舉辦講座、座談交流、閱讀自學等形式,組織學習活動,全面了解全會成果,深刻領會全會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建議》內容。引領全國佛教界將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機結合,發揚愛國傳統,弘揚愛國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深刻認識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根本保證,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是實現、維護、發展包括佛教界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切身利益的根本保證。團結全國佛教界和信教群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最后沖刺,以更加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勇猛精進。
二、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提高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水平。佛教界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最終要落實到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推動佛教事業健康發展上。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完善,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也應不斷向前推進,以更好適應時代要求。新時代新階段,本會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以《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9-2023)》為藍本,以建設新時代人間佛教思想體系、完善佛教內部管理規范和制度落實、加強教風建設和抵制佛教商業化不良影響、涵養新時代佛教的中國文化氣質為重點,團結帶領全國佛教界全面加強佛教自身建設,努力開創新時代佛教中國化新境界,不斷提高佛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水平。以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嶄新氣象和佛教自身建設的實際成效,為落實“十四五”規劃、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營造良好環境、提供積極助力。
三、發揮佛教積極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人人有份,佛教徒也不例外。本會將繼續引領全國佛教界進一步增強法治觀念,正確處理國法與教規關系,積極建言獻策,助力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做好團結引導信教群眾工作,發揮佛教凈化心靈、涵育道德、疏導心理的獨特作用,踐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向社會傳遞佛教慈悲、智慧、平等、中道、圓融正能量,為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發揮積極作用。踐行佛教慈悲濟世精神,提升佛教公益慈善事業專業化水平,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協助政府防范化解佛教領域風險,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加強佛教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研究,推動中國佛教走向世界,助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為建設文化強國發揮積極作用。弘揚佛教身土不二、依正不二的環境思想,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慈悲護生理念,持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活動,努力創建生態寺院,引導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發揮佛教紐帶作用,繼續開展與臺港澳佛教界的聯誼,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加強與各國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增強中國佛教的國際影響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風險挑戰,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