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位于 寧海一市鎮西劉村,在四周陡峭,頂部平坦的崮頂上?,F在的清涼寺是康熙十七年重修的,其最早的歷史,可上溯到北宋年間,為天臺 國清寺的分寺,鼎盛時,寺里和尚有100多個。
《清涼講院碑記》盡管字跡已模糊,但尚可辨,述其寺因“旗門水洋于前,狀元峰峙于后,時多白云,紫氣交相擁護,古稱清涼……”碑文記載前代僧人開寺的過程很是艱辛:“徙居于斯,伐木開道,櫛風沐雨,費盡心力……”又記大殿修成后的宏大氣魄:“鼎新大殿,裝塑金身,巍峨輪奐,亦已盡美矣!”可見原來的清涼寺,歷史既稱悠久,規模也很奢華。直至現在,還留下兩進古老建筑,門廳為歇山式,梁柱間的雀替木雕雍容大氣,而走廊上格子窗的刀法又顯精巧。
自古名山僧占多,狀元峰清涼寺,明 崇禎《寧??h志》就有記載,這兩進古建筑能保存到現代,殊為不易!全國叫清涼寺的不少,但數五臺山清涼寺名氣最大,日本人很是羨慕,就按它的比例尺寸,在京都仿造了一座,其中的釋迦牟尼像,張姓寧海人塑的。
清涼寺跟日本的關系尚多。北宋年間,寧海出了第一個進士:一市東岙的周弁。那時候的東岙,是中國商船赴日本的大港,檣帆林立,客貨兩旺,日本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有記載。 周弁出身航海世家,他的爺爺、爸爸都遠航日本,爺爺還娶了個日本妻子,爸爸則客死日本,爸爸死后3個月,周弁才來到人世,應該是個遺腹子。周弁有7個兒子,其中有6個考中進士,連同周弁,號稱“父子七進士”,這是公元1061年的事。至于為何周弁一門文脈興隆呢?民間傳說:赴京趕考前一天,周弁一家曾來清涼寺祭拜,祈求佛祖保佑!此說代代相傳,南宋的葉夢鼎,因仰慕周弁,也于狀元峰下結廬苦讀,后來考取太學生第一名,官至右丞相?,F在,狀元峰下,清涼寺旁,尚有 葉夢鼎讀書處遺址。